[文]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杜奕成
刘成荣,中共党员,北京大学博士,5845cc威尼斯官方版副教授。主讲专业课程《中国古代文学史》《诗经研究》《左传研究》等,在全校开设《唐宋诗词》《国学经典导读》等通识课程,获得了5845cc威尼斯官方版第一个校级课程思政项目和线上开放课程、第一个省级一流课程。科研成果丰硕,主持国家级、教育部课题3项,校级各类教研课题7项,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,出版3部专著,主编4部教材,并多次获得各级科研奖励。
教授有方
“作为高校教师,最重要的是两件事,一是教学,二是科研。”刘成荣老师如是说。
“我们正在校对《国学经典导读》的教材,年内就会出版,这与去年出版的《唐宋诗词》一起搭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框架,这两本教材都非常契合大学的传统文化和素养教育需求。”谈起最近在做的事时,刘成荣老师不假思索的说出两个关键词:教学与教材。在他看来,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,配套的教材方便同学们更好地参与课堂,也帮助教师更有效率地组织教学;而每一部教材都是课程组的多位老师经历无数次课堂教学实践、课后研究讨论后编纂完成的,堪称“数年磨一剑”。这并不是一项易完成的事业。以今年刚荣获省首批一流线上课程的《唐宋诗词》来说,刘成荣老师坦言,传统中文系对古典诗词的讲授较为单一。其一,从“唐诗宋词”到“唐宋诗词”,仅一字之易,添加了“唐代词”、“宋代诗”两部分内容,体量激增一倍;其二,刘成荣老师一反传统的线性教授,而提出“以点带面”,例如,讲骆宾王《在狱咏蝉》一诗,以其为“点”,延展开来去讲“初唐四杰”王、杨、卢、骆的创作,再从这首诗本身展开讲授“咏物诗”这一类型诗歌的赏析与创作。
“既然这是一门通识课,我就想把'理解'(读)与'创作'(写)作为核心,我们思考的问题是:如何能带领非中文系的同学在一学期内领略诗词作品的情致与美感,并能一定程度上进行古典诗词创作?”
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思考,刘成荣老师的答案是:把每一个点尽量做得具体化、富特色、有深度。此外,他会分配至少三、四个课时向同学们讲授诗词的基本格律与写作方法,力求让同学们在完成这门课后能体会到诗歌创作的乐趣、激情与成就感。而刘成荣老师开设的另一门通识课《国学经典导读》,则更有教谏之意。这门荣获学校首批“课程思政项目”的课程,在培养、提升学生国学素养的同时,也时刻以国学经典中的优秀思想熏陶同学,贯通经典作品与时代精神的血脉,以期让同学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进了解,增强民族自信,撷取其中菁华,律己修身,与时俱进,成为新时代的栋梁之材。
在设计课程之外,刘成荣老师还常年担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系主任与党支部书记,对于5845cc威尼斯官方版学子的成长格外关心。他认为,对于5845cc威尼斯官方版的同学来说,最核心的专业优势就是听说读写能力,读写能力更是文学专业同学的核心竞争力。他每年组织“新生杯”写作大赛暨文心学生论坛,发掘出不少写作能力较佳、写作兴趣浓厚的同学,对他们进行奖励与指导,也给他们提供交流与切磋的平台。如今,这一赛事已经成为5845cc威尼斯官方版特色,对5845cc威尼斯官方版文学人才的培养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。此外,他还创办了5845cc威尼斯官方版自己的文学社团,以诗词为特色的“南社”,谈到初衷时,他直言:“我希望办一个纯粹、完全非功利的文学团体。大家围桌坐着读古今中外的诗,或者就某本书进行交流与分享。”从2020年开始,在刘老师的推动与帮助下,南社又重新焕发生机,读诗、读书的传统会一直延续下去。
治学不辍
对中文系的同学来说,刘成荣老师严谨学风、深厚学养,从上他的第一堂课便能感受到。第一堂课,他和我们谈文学的意义与魅力,谈中文系学生应有的素养与底气。在这堂课、这门课结束以后的很长时间里,中文系的学生都被他的学人风标深深感召并影响,我们一直记得那段如临静水、如沐春风的时光。
刘成荣老师说:“科研是教学的基础,特别是对于文科教学来说,课程的质量直接取决于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知识储备。教学不仅仅是照本宣科,还需要教师自己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调整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,以及把握拓展性与扩散性。”
刘成荣老师的研究方向是中国古代文学,更细致地说,主要在先秦文学领域。他介绍说,先秦文学里几部重要的经典,如《诗经》《论语》《左传》《战国策》,是他在课堂上最着重向同学们介绍、讲解的部分,也凝集了他多年研究的理解与成果。这些年来,他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学术生命力,在先秦两汉文学领域精益求精,并将研究目光覆盖整部中国古代文学。他主持了“《左传》文本的生成与文学经典化研究”、“《左传》校勘记整理及研究”、“《左传》的文学接受与传播研究”、“中国古代审计文化研究”等国家级、教育部或校级课题。此外,他发表了《瞽史、音乐与<左传>口传说》、《<左传>小题材的叙述功能与文化背景》、《桐城“义法”与方苞的交游》、《<左传>与<会真记>—兼论元稹传奇创作的动机》等多篇论文,出版了《<忍经>评注》、《<左传>的文学接受与传播研究》、《<战国策>评注》等多部专著,获得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、江苏省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大会优秀论文二等奖等科研奖励。
除了在专业研究上不断推进外,刘老师也孜孜于拓宽读书的疆野。他认为,作为5845cc威尼斯官方版的老师,应该要养成经常阅读作品的习惯,这样可以不断地磨砺自己的文学感受力,同时能够触摸文学的内部肌理,这对研究文学问题是很有益处的。他分享说,自己也经常涉猎西方文学经典,从中获得乐趣与灵感。例如读帕特里克·聚斯金德的《香水》,由其中对气味细致入微的描写,联想到刘鹗《老残游记》中对于声音的着重描写,又联想到俄罗斯作家比如屠格涅夫的《猎人笔记》对于秾重色彩的偏爱,如果做一个探究由感觉延展开来的中外文学作品专题,会不会很有意思?如果作为一种写作经验介绍给同学们,是否也能开拓学生的写作视野?刘老师认为,文学的疆界是可以也需要拓宽的,做文学的人不能只懂文学,哲学、历史、艺术等领域都须涉猎。他提到自己在假期中读到美国学者高居翰的《图说中国绘画史》《中国古代园林绘画》,英国学者肯尼斯·克拉克的《何为杰作》《观看绘画》等等,颇得趣味。只有源源不断引入八方川流的活水,才能涵养志趣,激荡思想,保持学术生命奔腾不息。
古贤之风
学术上严肃谨慎,待人又冲淡温和。有同学说,他对刘成荣老师的第一印象是《论语》中“刚毅木讷”的仁者之相。刘成荣老师平时说话时声音不高,不疾不缓,总有一种令人气静的沉稳力量。课间答疑,与同学交谈时,毫无架子,谦和亲切,深受同学们爱戴;课堂上讲至激昂处又隐隐有锋芒,令我们肃然起敬。5845cc威尼斯官方版的学生们说,“刘老师完全符合我们对于中文系'先生'的想象与期待”。在同学们眼里,他是《卫风·淇奥》中“有匪君子,如金如锡,如圭如璧”的温文君子,或是带有某种与《左传》相类的气质,“辞气不迫”、“无矜无躁”、“气象所长在雍容尔雅”。
这种文人风期不仅体现在行止气质上,也显于情尚志趣中。刘成荣老师平日里也偶赋辞章,寄趣风咏。他说,一方面是为了鼓励、敦促学生积极创作,自身要做出表率,营造翰墨生香的中文系师生氛围;另一方面,则是他多年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所生发的兴味。他认为,研究与创作是不宜分家的,例如前人的诗话或词话,虽然体系性不如后人,但他们都有丰富的创作经验,故而所言都是“行话”,虽然是疏行淡墨,但很见功力,远非很多今人所比。可是对于这样的古人文字,没有读写的体验,如果凌空蹈虚地去宏观理解、欣赏,很多旨趣与细节是无法体会、感悟的。只有确凿的去创作、去琢磨,去走一遍古人创作时走过的路,才能真正感同身受,体味到其精微高妙之处。
刘老师的文章浑厚雅正,不仅体现为语言的精确优雅,更有一种学识、性情养成的浩然之气贯通其中,下面是从他所撰《<唐宋诗词>序》中所截取的一段:
诗歌是一种十分精粹的文体,它的精粹不仅表现在文辞的简短,呈现为表述的腾挪,更体现在情感的凝练。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,不仅影响了国人的情感呈现,也深深地嵌入国人的思维习惯,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独特个性和气质。自先秦而下的诗教传统,甚至因为连接政治而对国家治理产生着深远的影响。这些都是诗歌对于国家、国人的可以预见的影响,而这种影响至今仍在发生。对于现代人而言,无论是继承传统还是自我修炼,诗歌都是一项重要的内容。可是几千年的文明累积,留下来的诗歌遗产不啻于汗牛充栋,以淼淼之生如何去穷尽这些无尽藏?“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无涯。以有涯随无涯,殆已;已而为知者,殆而已矣!”(《庄子·养生主》)尽管如此,“望洋兴叹”大可不必,“尝脔一鼎”,或许是一个有效的路径。唐宋时期是中国诗歌发展的繁荣时代,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诗歌最美的风景。
刘老师的诗词,则多缘事而发,清新自然,毫无学人诗词艰深僻涩的习弊,而多返璞归真、洗尽铅华的天然趣味:
西江月·早行
弱柳鹅黄偏淡,小池鸭绿微凉。街灯寥落影幢幢,乌臼一声天亮。
陌上人行稀少,桥头车过匆忙。楼台竦峙雾苍苍,梅杏数棵心漾。
一剪梅·晚课
月映白云照影长。海碧星藏,风细桥凉。街灯摇曳竹篱黄。溪水汤汤,笑语喤喤。
竞秀蒹葭护景塘。铃响叮当,蛙唱悠扬。一只苍犬正彷徨。才过食堂,又到门廊。
这样一位“一手谆谆栽桃李,一手孜孜批经籍”的优秀老师,我们又怎能不由衷爱戴、崇敬、亲近?或许在毕业许多年后,刘成荣老师的博学高才、行止风度、谆谆教诲,都会在心底勉励每位5845cc威尼斯官方版学子——这是我们向往的风标,这是我们想要成为的人。